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教育论文

“互联网 +”时代下高校新媒体工作室建设研究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5-11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对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有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批以大学生策划为主体的校园媒体工作室就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的含义和特征、建立媒体工作室的意义和运营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工作室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将“互联网+”添加其中。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了全新的改变。我们国家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这一方针政策,顶层设计的计划更是要将其作为一项重点项目来进行。

一、“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主要指的就是将互联网实现跨界的融合,在经济和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能否运用好互联网的优势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生产要素的配置优化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互联网+”代表着什么?其实“+”就是把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相加在一起,但是又不能够像计算数据公式一样将两者单纯相加起来,而是要将二者深度融合。传统行业引入互联网,互联网通过与各行各业的结合增大覆盖面。

二、“互联网+”的特征

(一)跨界融合

跨界是一种合作,也是一种创新。跨出这一步意味着产业的变革以及信息的开放。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体的智慧在碰撞的过程中会迸发出知识的火花,从研究到产品的形成过程都不再枯燥单一,融合后客户和投资者的身份没有了很明显的界定,最终实现共赢。

(二)创新驱动

在经济发展速度如此快的今天,中国传统的资源驱动方式已经不能够为现有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必须要将创新变成一项驱动力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思维是变化的、创新的,借助于互联网的特质来提高驱动力,稳中求变,不断革新。

(三)重塑结构

互联网实现了全球化的信息连通,由此原有的社会以及经济的结构就会被打破;除此以外,地缘结构、文化机构等原有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权力的转移以及议事的规则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四)尊重人性

不管何时何地,人性才是文化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最主要的推进力量。互联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将人性的意愿作为最根本的问题进行考虑,不管是从开发阶段还是从体验阶段,还是最后的创新阶段都将对人的尊重放在首位。

三、建立媒体工作室的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网络文化传播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网站、QQ、微信等已然成为文化的传播载体,大学生是高校新媒体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建设一批具有丰厚思想文化内涵的大学生校园媒体工作室,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四、高校微信平台运营策略2012年底至2018年间各高校也纷纷注册微信公众平台,针对校内师生提供新闻推送、资讯查询、娱乐消遣等服务。

(一)抢占先机

微信公众平台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服务号给企业和组织提供更为强大的服务功能和用户管理能力,高校服务号主要是服务平台,可为校内师生提供便捷服务,其中自定义菜单可按需设定。高校订阅号是宣传窗口,为校内师生提供校园资讯。高校微信公众号定位于服务号还是订阅号视高校具体需要而定。

(二)二次开发

无论服务号还是订阅号都可以进行二次研发,针对高校服务需要,进行技术研发,提供实时成绩查询、课表查询、借书查询、一卡通查询等服务功能,并通过微信消息实时提醒,为高校师生提供便捷服务,增加用户黏性。

(三)编辑推广

微信公众平台的本质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内容和功能是其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微信内容的编辑、排版,随着微信编辑器的开发而日益丰富起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编辑能力越来越被注重,每一期推送的内容应由团队进行专题策划、素材采写、排版编辑,经过层层审核,追求数量的同时也保证质量。

五、高校微博运营策略

(一)粉丝策略

需要线下线上进行互动,增长粉丝数量,增强覆盖度,刺激粉丝活跃度,以新媒体工作室为依托,建立以官方微博为核心的放射环状微博体系,自上而下逐层覆盖。

(二)内容策略

迅速聚焦,图文快出,及时发布校园资讯,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吸引粉丝参与话题互动,成为青年学生的聚集地和话题圈。

(三)融合策略

将多种功能相互融合,融为一体,信息发布、话题讨论、视频展示、播客电台、节目点播等多维功能集合,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四)团队策略

建立新媒体类社团,如新浪微博协会等,依托微博协会进行团队管理和内容运营。

结语

新媒体环境,对信息的新颖性、时效性、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学习先进技术、接受新鲜事物、甄别有效信息的主要社会群体,是新媒体时代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依靠大学生力量,建立一批以大学生作为执行载体的网络文化工作室尤为必要。基金项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8 年教改立项项目

参考文献:

[1]李研娜.“互联网+政务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2]尹婉彬,才微,胡凌慧,等.“互联网+”时代下媒体工作室建设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612):79.

[3]姜秀芹.“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新媒体工作室建设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168-169.

本文摘自《文理导航》杂志。



上一篇文章:对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文章: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