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教育论文

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研究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3-24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三全育人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肩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本文通过梳理思政教育的内涵,进而明确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进一步研究探讨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导师,协同育人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也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2],然而在研究生的现实培养过程中,多数导师存在重学术、轻思政,更有少数导师起到反面作用,学术和思想都难以达标。究其原因,一是导师个人对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从而难以担其责;二来高校内未能针对研究生导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使其缺乏完善的平台、健全的体系、浓厚的氛围与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基于此,本项目主要研究任务即是首先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从而明确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探讨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发挥长效作用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直接研究“内涵”的并不多,更多研究围绕的是其本质、内容或价值。以此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体现为一种政治灌输、内容上是对思想进行教育、最终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有多种解读:包括具有单纯政治性、灌输性的一元论和多重主体相互作用的多元论[3]。一方面,这些理论道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普遍性,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因时因地、与时俱进的客观规律性。在当下的话语体系中谈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知识的社会建构角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阶段性,因为在原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几乎是不复存在的,在封建社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共产主义最终理想尚未出现,社会的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意志的绝对体现,虽然也会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甚至在特定时间形成某种思潮,但并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内核。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明确为“与阶级社会相伴而生的,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配套的,一定阶级、政党、组织用自己主流的思想或意识形态影响和教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掌握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思想引领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塑造人。

 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核心内容

2013《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应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4]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指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严格落实执行。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当今社会,虽然师生关系日趋多元化,但在研究生的培养和成长过程中,导师可以说是生命历程中重要他人的存在。理应肩负着对研究生思想引领与成长成材的责任。

 研究生导师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 寻求“以学术为业”与“以政治为业”的交汇点

本研究在理论梳理过程中,受到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的启发。韦伯在他的“以学术为业”的演讲中强调,教师不应该是领袖,教师的职责是在课堂上价值中立地分析和陈述事实,教授学问和方法,不去做年轻人的顾问,兜售自己的世界观和政治观念。相反,职业政治家们则应该从内心将政治作为其生命,怀有政治理想,摆脱虚荣的浪漫主义情怀,担负应尽的责任。韦伯的论述看似将学术与政治置于截然不同的对立面,实际道出了相同的内在逻辑:对待学术要有足够的信仰,对待政治要有坚定的信念。而研究生导师恰逢其时地承担起将二者有机融合的责任。

(二) 研究生导师的思想引领——育德教育

导师不应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政治观念与价值观,前提是导师个人所传递的观念是错误的和有失偏颇的,也就是在导师不具备一定的德行和政治素养之时,不能将自己的主观倾向假以学生,但这并不表明导师不应该对学生的政治观、价值观加以引导。比如导师必须引导学生爱国,拥护社会主义中国。爱国是教育是最大的德育。同时,爱国教育不是喊口号式的,而是融入在对专业的介绍中、对经济民生的了解中,在此基础上,学生所学的专业,所做的研究以及所从事的行业才有根基、有方向。即便要批判,也是要在全面充分的了解基础之上。“德者才之基”,学术研究和生活世界、生命历程是难以割裂的,研究生生涯开始之际,研究生导师应该且能够对所带学生的品性十分了解并加以引导。另一方面,除了政治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引领,导师的思想引领还需围绕专业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事物的洞察力以及对待研究的谨慎,使学生养成勤奋、好思、诚信、担当等优质品德,从而使得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最终在迈向社会时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探索

实际上,在现实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无论是导师还是学生本身,都更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意无意地忽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研究生导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深入理解及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5]。在很多高校中,导师与学生的关系仍然限制于学术层面的沟通交流,缺少关于学生自身成长情况、思想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很多导师认为,研究生趋于成熟,具备自我管理服务的能力,从而并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而事实上,研究生在正式步入社会之前,仍然面临着思想上的困惑,以及来自学业、家庭、人际交往、未来规划等各方面的问题,仍需研究生导师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所以必须深入探索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一) 构建高校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

1.提升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在导师的准入环节应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学院应进一步强化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导师自身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在学术科研之上,通过日常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行事风格,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2.分层分类加强对导师的培训

针对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素养,学校学院层面分层分类组织相关培训,如民族宗教等涉及意识形态的培训、校史校情等专业历史的培训以及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的培训。尤其针对教工党支部,更应该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组织生活、主题教育中强化思想。实践层面,可以深入红色教育基地等有代表性场所

(二) 深化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所谓“课程思政”不是专门的一类课,也不是在课程中生搬硬套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而是带有育人功能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是完整而成体系,课程开展的程度和效果与导师个人的道德水平、人格魅力也是密不可分的[6]。注重隐性的德育功能发挥,未必是理论的剖析,更多的是一种理念的养成和情怀的塑造。就笔者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来说,导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讲解如何设计结构,更应该结合中国建造的历史与未来,告诉同学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学术研究创新朝向什么方向。包括研究生导师在授课与沟通课题过程中,个人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以及生活经验都可以成为对研究生的隐性教育。

(三) 加强研究生导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

大部分高校的培养环节中,思想政治辅导员都发挥了显性的育人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但是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因受其身份、岗位性质的影响,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更应该加强研究生导师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协同育人的机制。例如整合学校以及各学院的力量设置研究生德育导师团队,研究生导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或者从党支部的层面,设置师生联合党支部的模式,使研究生导师在学生日常的发展党员、评奖评优以及荣誉。

(四) 完善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

导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导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为了提升导师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修为,应进一步构建教师考评制度。比如在年终确定绩效的考核中,可结合实际增加对导师德育工作情况的考核,如可与招生指标发放、绩效发放适当挂钩,同时完善研究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评教体系,真正使研究生导师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

 结论

综上所述,想要切实发挥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首先需要厘清高校所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明确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总体概括为包含育德教育和育材教育的思想引领,结合工作实际探寻可量化、细化的作用模式,将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不断生成着的客观现实,从而最大化发挥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农素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讨[J].广西教育,2019(3):178-179.

[2]徐振剑.高校开展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13-117.

[3]李春华,上官苗苗.论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本原则——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为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06):32-38.

[4]倪国栋,王文顺,高富宁,邓勇亮.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J].教育评论,2019(07):102-107+166.

本文摘自《文理导航》杂志。



上一篇文章: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下一篇文章: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探索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