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教育论文

具有民族主义特征的身份认同在泰华文学中的体现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0-24

【作者】 易青媛;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 泰华文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而萌芽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泰国政府几次排华运动及中国大陆政权更迭和对华侨华人政策的改变,都影响了泰华文学的创作走向。最能反映这种走向的,莫过于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泰国华人对自身身份认同的改变,而且这一历程具有深刻的民族主义烙印。 

【关键词】 泰华文学; 身份认同;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的内涵是复杂的,例如“种族民族主义”就是把血统作为最重要的标准;“国家民族主义”则是强调不管属于什么种族什么文化,在同一领土之内的人民就是一个民族;“文化民族主义”则把独特的文化作为标志。此外,还有“公民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等等。

       民族主义在中国历史上并非新事物,例如义和团运动是一种群众性的民族主义,排斥洋人和西方宗教。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有浓烈的民族主义成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以汉族为中心建立新国家。这一时期,孙中山曾多次到泰国演讲,宣传革命推翻清政府,得到了泰国华侨华人的认同和支持。后来同盟会在曼谷创立华文学校,各类华文报纸也竞相创立,民族主义在这一时期在泰国华侨华人心中播下了种子。清政府被推翻后,孙中山带有“种族民族主义”性质的“民族”观点并没有被继承发扬,而是用宽容的“中华民族”概念取代。再加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泰华文学的萌芽,一些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化的作品出现,泰国华人开始有了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对自己“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而不再是像先辈那样“只知有家(家乡)和官府,而鲜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对祖国则认同于家乡、亲族”[1]。“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发生,更是激起了泰国华人的爱国热情。这一时期,泰华作家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创作了众多诗歌散文,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例如1939年发表于泰国《华声日报》的诗歌

论文发表《文教资料》 杂志投稿咨询QQ:1105665661
更多文章可在云投稿查看



上一篇文章:重读《蚀》三部曲 程丕硕

下一篇文章:学校德育匹配社会生活的研究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