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教育论文

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协同创新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4-14

摘要:师范生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的协同是高校师范生党建工作改革和质量提升的客观要求。在分析二者协同创新的必要性的同时,根据其协同的现状,从自组织、序参量、协同效应、涨落原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协同策略,有利于提升师范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

关键词:师范生党员,教育师德,教育协同创新

师范生党员作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特殊群体,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师范生党员兼具师范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在保持先进性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师德的内化和养成,为从事教师职业奠定思想基础。

一、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一)协同创新是推进师范生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

新形势下,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2017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7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学生群体占比仍然最高,占24.8%1]。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师范生党建工作必须贴近师范生的思想实际,依托现代化网络载体,运用师范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党员教育,比如开展“微党课”、“微总结”、“微团结”、“微榜样”、“微公益”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师范生党建工作载体建设,才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师范生党建工作。

(二)协同创新是师范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九大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师范生党建工作存在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发展质量和数量难以兼顾等突出问题。因此,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提高师范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应“坚持协同联动”。积极调动高校各种教育资源和力量,形成协同效应,提高师范生党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三)协同创新是增强师范生党员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求。

师范生党员一般都是95后”,他们道德认知水平较高,思维活跃,个性较为突出,但年龄小,入世不深,入党时间较短,缺乏党性锻炼,这个时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热衷于网络学习,心态开放包容,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师范生党员一般男女比例差别较大,以女生居多。与其他专业学生相较而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但党员教育活动创新性不足。因此,结合师范生特点,与师德教育相协同,有助于提升师范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四)协同创新是师范生师德养成的有效途径。

新形势下,一些师范生对于“教师是谁”,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缺乏足够的认识。某些师范生从内心深处对教师职业理想不够坚定,缺乏教育情怀。师范生党员虽然是师范生中的少数群体,但其示范引领作用不容忽视。在师德养成教育中,这些“关键少数”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师范生的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教师职业精神,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协同现状

首先,协同创新的观念认知不足。师范生党员教育活动的开展共性较强,个性不足。统筹安排活动时,往往党员教育是党员教育,师德养成是师德养成,二者往往是分离状态。其次,协同创新的实践活动不多。师范生开展活动一般有“讲课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大赛”、“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但与党员教育结合的实践活动不多,关于“师德培养”的活动更少。再次,协同创新的方法不新。关于师范生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的协同,有“研讨会”,有“党课”,但开展活动时往往注重灌输,缺少启发和体验。

三、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协同创新的策略

(一)基于自组织原理,整合教育目标与内容。

自组织是指系统自身在不需要外部系统指令和能量或者指系统在外部输入的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流等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按照自身内部某种规则,通过自身的变动而使自身不断优化的组织,具有内生性的特点[2]。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的协同应提高其自组织能力,实现协同的自发到自觉。

首先,应整合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的目标。优高校开展相关活动时,应明确未来优秀教师党员的培养应是师范生党员的终极目标,师范生党员必须起到引领作用。其次,应整合师范生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的内容。师范生应学习党章党规党风党纪,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重要思想教育,还应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二)基于序参量原理,形成教育合力。

协同学的支配原理决定了系统内部的一个或者几个要素与子系统处于主导地位,就能起到序参量的作用,从而主导系统的发展方向[3]。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协同创新中,注重序参量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应关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个重要的因素,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专职”、“兼职”、“聘请”教师的协同。师范生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应建立一支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相对稳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主要由“两课”教师、学院党委等组成。“两课”教师主要负责专题系统地讲授党的理论知识,学院党委应负责师范生党员教育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兼职教师队伍主要由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党员组成。聘请的教师队伍可由资深专家教授、校友、一线优秀教师党员、离退休教师党员组成,以加强师范生党员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其次,师范生与师范生的协同。师范生党员应注重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促进自身师德的养成。师范生党员应经常自查、自纠、自省、自励,不仅要浸润在学习活动中,还要反思—体验—内化。在师德养成过程中,发挥“模范性”,在党员教育中保持“先进性”。再次,师生的协同与互动。关于党性教育与师德养成教育的学习,师范生应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引起、维持、促进师范生的学习,师生之间应得到有效沟通和情感共鸣,教师和师范生的协同才能从浅层协同走向深度协同。

(三)基于协同效应原理,创新管理组织、制度和评价。

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内的子系统,既独立运行又相互关联。当关联运动占主导地位时,各子系统间相互协同作用,使系统内部形成有序结构,达到1+1>2的效果,即是协同效应。

1.教育管理组织的协同。师范生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的组织应明确各自责任,齐抓共管才能创立良性机制和长效机制。首先,应加强“校党委(领导下的组织部、学工部)———院党委(或党总支)———学生党支部(指有师范生的党支部)———师范生党小组”四级垂直型师范生党员管理机构的协同。校党委进行统筹安排,院党委进行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党支部考虑如何促进其党性修养的提升和师德的养成,党小组则根据班级师范生党员的学习实际展开理论学习、互帮互助等活动。其次,可加强“学生工作部(处)—园区—学院党总支”师范生党员教育横向管理机构的协同。最后,加强“两课”教学部门(社科部)与院党委、校党委的师范生专业教育机构的协同和师范生培训机构的协同。

2.教育管理制度的协同。进一步从管理制度上为师范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和师德养成提供保障。比如师范生党员积分制度怎样与民主评议制度相结合,做到评分、评价有根有据,公平合理;师范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三会一课”怎样协同,既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升党性修养,又提高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等。进一步健全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针对师范生党员学习任务较重,理论学习不扎实,应该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实施“微党课”,树立“微典型”,组织生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点到为止,要深入剖析,不流于形式,要扎实有效,进一步实施民主评议,实行定期考评。

3.教育评价体系的协同。首先,进行评价参考指标的协同:党性观念、理论修养、学业成绩、实践活动和日常表现[4]。师范生党员的评价参考指标中党性观念可以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理论修养部分不只是关于“两课”、党章党规、时事政策,师范生党员还应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可以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学业成绩则是通过班级同学评价、考试和证书来计算。实践活动也是通过综合评价和参加活动统计,但师范生党员尤其应该与讲课比赛、说课比赛、PPT设计大赛、朗诵比赛、黑板报比赛、三笔字训练、三支一扶、三下乡、特岗支教等活动相联系。日常表现要班级同学、辅导员、党支部、党小组的评价相协同。其次,进行评价主体的协同。根据党性观念、理论修养、学业成绩、实践活动和日常表现五维的参考指标,评价的主体应是师范生党员自己、他人(包括辅导员、任课教师、班级同学等)、党支部(师范生所在的基层党支部)。再次,进行评价方式的协同。既关注师范生党员在参与活动中的责任感、使命感、服务意识、教育情怀等,又关注师范生党员所获取的理论知识与修养、专业能力与专业情意。共时评价和历时评价应相结合。

(四)基于涨落原理,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

协同学认为任何系统都有微涨落和巨涨落,“有一些涨落会得到要素或者子系统的响应,从而不断地发展化大,其影响从局部发展到全局,这种涨落称之为巨涨落”[5]。师范生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的协同,我们必须关注巨涨落点,比如社会的转型、互联网的发展、师范生个性特点的变化等,才能走向协同。

首先,应贴近师范生思想实际,实现传统形式手段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协同。不仅让师范生听报告会、看录像、开座谈会,还满足师范生热衷网络学习、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借助QQ群、微信、微博、论坛、专题网站等网络载体,让他们及时获取党建知识、时事政策、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使网络教育与传统手段深度融合。不仅让师范生党员在课堂内学习理论知识,还根据师范生的专业特点和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开展“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支教”、助力留守儿童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建构师范生党员教育的“立体课堂”。其次,注重讲授式、启发式、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协同。让师范生感受到、体验到十九大的精神、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师德养成的规律,启发师范生去思考,去感悟,去反思。不仅应注重师范生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应与师范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结合。不仅让师范生真实体验校风、校训,还让师范生进行网络虚拟体验,创造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08/t20170804_69449.htm2017.08.04.

2]胡朝,叶忠明.协同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05.

3][5]杨睿.基于协同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4037.

4]陈实,柏维春.建立大学生党员考评系统的研究报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28.

本文摘自新智慧杂志。



上一篇文章: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下一篇文章: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