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教育论文

谓词后介词的强化和零形化研究(2016年2期)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3-23

【作者】王用源;周亚琳;车易嬴;
【机构】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
【摘要】强化是语法化的逆向产物,零形化是语法化的顺向产物。根据用于强化的介词所在的位置,可以分为介词前的强化和介词后的强化,它们是不同的强化类型。谓词后介词的零形化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有介词直接零形化,二是因强化引起的零形化。强化介词的位置不同,使得被强化的介词有两种去向:一是介词前的强化使得原有介词零形化,二是介词后的强化最终还是强化介词零形化。
【关键词】介词;语法化;强化;零形化;
【正文】摘自赤峰学院学报2016年2期,本网整理,欢迎查看。
一、介词的强化和零形化
概说更新、强化、叠加、零形化等都是在语法化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刘丹青认为,“更新和强化都属于语法化的逆向产物,因为它们具有抵消和弥补语法化损耗的功能。”[1]零形化则属于语法化的顺向产物。据张谊生,“关于叠加与强化的性质与作用,Hopper&Trangott(1993)、Lehmann(1995)、Shaumyan&Sypniewski(1995)、Sypniewski(1996)等都曾有所论及。”[2]国内学者关于汉语介词强化和零形化的专门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刘丹青认为,“语法化中的强化指在已有的虚词虚语素上再加上同类或相关的虚化要素,使原有虚化单位的句法语义作用得到加强。”[1]刘丹青从语法化损耗的角度分析了更新和强化现象,指出更新是一种抵消语法化损耗的有效机制,而同义强化有时是将几个同义的虚词加在一起构成一个同义的新虚词。有些学者虽然没有明确称其为强化,但实际上注意到了介词强化现象,如陈昌来指出:“不少动词后介词在语音上跟前面动词相连,一些介词已经跟动词组合成一个合成词,并且‘动+介’后可以再带一个介词。”
零形化,是指谓词后的介词因进一步虚化导致脱落而成为零形式。再虚化的研究必然涉及零形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如沈家煊指出:“语法化格的各种表现形式可以排成一个等级,语法化的程度越高就越倾向于采用形尾和零形式:词汇形式(>副词)介词>词缀/形尾>零形式。”[4]刘丹青也认为,“一个实词一旦开始语法化,那么它就踏上了语义虚化、句法泛化、语用淡化、语音弱化的不归路,由不足语法化、到充分语法化,到过度语法化,直到表义功能趋向于零、句法功能似有似无、语音形式走向消失。”[1]谢雯瑾讨论了“X于”中“于”从词缀进一步虚化成零形式后对之前实词词性和配价产生的影响。[5]张谊生认为附缀“于”的零形化会导致原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及物化,并探讨了导致附缀“于”错配与脱落的动因。[6]就语法化链的虚化过程来说,谓词后介词的虚化一般遵循这样一个过程:介词→词缀/后附缀→零形式。介词零形化一般发生在谓词之后,而介词强化可发生在谓词前,也可发生在谓词后,在此,我们仅讨论谓词后介词的强化和零形化。


文献下载地址http://cfxyxb.com/html/231506340.html
论文摘自《赤峰学院学报》  本刊咨询编辑QQ:1105885882
更多信息请登录云投稿网站查询



上一篇文章: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残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2015年23期)

下一篇文章: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2016年06期)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